28
2018
09

文松箫 恋竹工艺  廖锦栋

 

恋竹工艺   廖锦栋

 

文松箫专业用者

作品橱窗  律制与调音 洞箫种类 箫共鸣研究

新八尺八巨箫製作 芦苇製箫

洞箫展览  实验製作  巨箫声  洞箫大会纪录  文松箫馆

细推物理知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文松自从学习製箫迄今,已逾35周年。从仿製样本到音准掌控、音色追求、研发各式洞箫、多声部共鸣研究等,利用声学原理与导入科技量测与验证。发 现 了洞箫世界的一片天地,忘情其中,其滋味笔墨难以形容!

 数十年来,文松製箫都以自我应用与爱好实验为主,每遇难得的好作品,视为至宝,製作技术也一直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难有所突破。自从应箫友所求,于七八年前开始分享以来,文松的作品随缘而出,一直没有保留,因此也激发自己不断突破製作技术,精益求精,也因而获得更深入的发现。  从实验巨箫、唐吹口、日尺八、粗管、细管、长短尾管等特性等,还有律长调整的精密多声波深叠技术,已完整获得全面性的洞箫性能控管,今年可谓文松的製箫元年。

 也因为扩大分享製箫与吹箫心得,诸多来自四方的箫友前来交流试箫,从而也获得更广泛箫友的吹奏习惯,进而研究气鸣角度与共鸣角度等问题,从物理原理与自然吹奏的方向更细微的切入吻合的折衷点,使製箫不仅为适合自己,进而适合广泛的箫友。

 这所有心得收穫不正是能捨能得的道理?!

 感谢诸多前来交流的箫友,大家的的支持与评鑑,让文松不断有进步的空间,一路走来,知音满天下,充实愉快!感恩!感恩!2005/9/6

文松多声波共鸣箫製作技术200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欲採尺八在隆冬  千山万水寻梦宗
赏竹还须看仔细  良箫千载因缘逢

不是深山裡的每支竹子都能变成箫,好箫材却长在深山,它以最优美的嗓音献给有缘人.....

製箫因缘

  笔者生长在竹子的故乡”竹山”,自幼在竹林裡生活,从小迷爱笛、箫声,因而学习笛箫吹奏与製作,与家乡的製箫家多有熟悉,常为其品鑑成品等级,也因此对传统製箫有了基础上的理解。

  对于箫性能的需求,随著箫艺的成长感到不足。本于专业领域之声学基础,研究箫性能之改革与创新,不断实验与突破,至今得以研发完成多样化的箫,例如唐吹口、u吹口、v吹口、折衷吹口等,八孔、六孔、五孔等各式音阶。尤其是在箫性能上开拓深叠共鸣效果,多重声波重叠共鸣箫声,不仅在音准上得到精密确保,也突破箫声关键的迷失,进而让箫曲的发挥更丰富变化,诸如:水声、雾声、纯声、深叠共鸣...等等,由于箫性能的精密达成,让吹箫爱不释手,到达人箫一体的境界。

  个人爱箫、研究箫、以箫修心,也愿意分享吹箫与製箫经验,让广大的爱箫者,一起深入值得不断开拓的箫艺领域。

取材

   箫竹多採用孟宗(毛竹)、石竹或桂竹。採竹季节在冬天,以避免蛀虫。听故乡长者言,春夏之季为竹笋生长季节,母体竹本身营养需供应笋子成长成竹的养分,因此在质地上密度会影响,也会带有甜分,容易在此时寄生蛀虫,即便经过煮烤,防蛀处理仍然必要,笔者认为对好箫的要求有影响,因此採竹顺应自然之道,在冬天上山採竹,一方面也避开昆虫毒蛇活动季节。

选好要做的尺寸适合箫材,以五年以上熟竹为佳。挖土取材,要保护好自然的根鬚,使箫头自然美观,保留头部为增加音色之浑厚低沉效果。南箫有十目九节一尺八寸之限,取材更困难。除了竹节上的考究,对外径与内径的要求更是重要,厚质的竹材可塑性高,也对音色有帮助。


笔者常利用假日偕家人返乡,深入竹林踏青,内人与小儿都一起协助採竹


箫材需要连根採取

修整


细心除去不需要的根鬚,保留竹子自然的外表,自然荫乾约半年后开始烘烤调整笔直并逼出油质。

对于竹色的美化或防蛀,可在取材后煮过苏打水等,笔者曾经实验经由竹艺厂的设备处理过,竹色会变淡,变黄。

 

製作

洞箫製作最重要的步骤是选才,适才适用的原则是最重要的,对选才的掌握在于经验,足够的经验与物理原理的了解对製箫的把握程度就比较高,否则竹才製成箫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例如音不准,高音难吹,八度不准等。

选才的重要步骤首先是直径大小与长度要配合好,接著是计算音孔距离与吹口竹节的搭配,最好可以避开竹节位置,而且吹口是在竹节上方,一方面是美观,一方面也是实用性。竹节上按孔不方便,竹节硬度高,吹口在竹节上方可以避免吹口缺角造成是箫的脆弱死角,容易裂开的疑虑。

吹口方式在音阶上八度会有差异,在开孔时需要注意音孔大小与距离关系,这之间有微妙变化,尽在自己体验,与内径曲线与大小也有很大关系。

洞箫音孔距离与音高关系成正比,与直径成反比。音孔距离越近吹口,其音越高,直径越大,音越低。音孔大小也与音高成正比,吹嘴大小及深度也与音高成正比。

洞箫製作上比较难处理的是内径问题,也是最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其大小比例与音孔距离有互动关系,与吹口方式也有关系。日本人已经制式化了各种尺寸的箫管的内径大小与曲线,这样的製作方式对品质可以一定的控制,尤其在音律上,可以一贯化。但是在音色上会差异很大,补土的多寡,还有上漆硬化处理内径后的音色也是值得商榷。日本也有某流派坚持自然竹才,不补土不上漆的尺八製作方式--地无尺八,这样在箫才的选择上,需要更严格了。

製作箫有相当的趣味性,尤其吹奏自己做的乐器,很有成就感。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音准与音色的要求,製作的成品需要注意其准确性。这会随著自己的箫艺程度而不同,客观的评鑑工具是在对高标准需求上有所帮助的,个人利用自己工作领域之便,使用音场音波测试仪器,对箫声与音阶做客观的测试,有助于个人在研发上的帮助,慢慢的所有变数都能瞭若指掌,所有成品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时,觉得细推物理知行合一,其乐无穷。


箫的音色差异

  探讨箫的音色关键,我个人将其分类以下三个部分,并分别探讨其关键:

1气声谐波

  箫声是由吹口所产生的气鸣,因此吹口形式对箫声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出现于箫声的气声谐波,让箫声有悠暗感与开阔质感差异。这样的差异出现于内沟的v型、u型与外切型(唐式吹口)等,以v型最悠暗,外切型最开阔。

2共鸣

  箫音色在性能的关键上就是共鸣的好坏,以往对箫共鸣的差异但凭个人试吹感觉,比较抽象,除非吹奏经验丰富的老手,不然会无所适从,笔者因工作之便,以频谱分析仪来分析箫声,获得共鸣的明确测试结果,让箫的共鸣性能,每个音孔,每个音阶都可以清清楚楚量测。

  共鸣主要是箫声的多重共振谐波,例如筒音可以吹出低音,中音,五度泛音,第三个八度等,口风控制得宜时,可以吹出低音中音五度泛音同时出现。或中音与第三八度一起出现。这样的同时谐振音的出现基本前提是其音律是合乎自然律动频率时才会出现,不是每支箫都可以。也不一定每个音孔都能出现,好的箫出现共振谐波的音孔越多,而且共振频率出现越多组。如果能出现共振频率的音孔,就是在同一口风角度下,其八度关系或五度关系合乎自然音律的频率。其音律关系是精密准确的。

  这样的多重声波的出现强弱,可以让箫声从纯淨转化到丰富饱和,让箫在吹奏曲情上获得更丰富的发挥。我将此共鸣声的质感分类为:雾声(低音共鸣)、水声(高音共鸣)与纯声(主声波)等

共鸣深度变化箫声:单音渐层变化,乐句共鸣变化,吹曲应用(可爱的马)


浅共鸣波谱(其主声波振幅远超过多组泛音声波)


深叠共鸣波谱(多组泛音声波均匀同时出现,并高出主声波)

3通透度

  箫声之通透度是指箫声之声响灵敏度,其通透度不但吹奏上反应灵敏,容易操控其响度,而且可以感受到箫的通体会随著声波而谐振。这样的通透度关键在材质,箫竹的直纤维与气孔构成有利于箫声波之响应,通常是一体全竹没有中继阻断,且没有经过补土的竹材,其通透度会较佳。

 

 

巨竹手记       

远邀巨竹出云山  挥汗艰辛破万难

巨竹成箫身八尺  吟声动地震人间

低浑飘渺安神定  引静涛松吹亦禅

自在观心无罣碍  泰然明性待千般

为挑战製箫技术,与趣味性,也是因为箫友会上,听陈中申老师提及,他合作演奏过巨箫DG低两个八度,四人吹奏,引起笔者兴趣,乃决心製作巨箫,验证自己製箫理论是否正确,乃著手採竹工作。

採竹行程花两次时间完成,第一次採回直径六公分的竹材,第二次採回直径近八公分竹材,精疲力尽下才完成任务,其长度为坐车最大容许度八尺,乃依此极限製作。


採回之巨竹,未处理前之留影,与"吹竹玉声"的DG八孔箫比较。其外径约八公分,全长八尺,预计做成筒音为低两个八度的CF巨箫。
另有一支外径约六公分的竹材,也取其八尺长返回,预计做成低两个八度的DG箫。

巨竹之取材分外困难,精疲力尽之后才保留其头部的取材完成。

 

等不及竹材晾乾,今晨开始把第一次採回的竹材烘乾调整製作,好不容易才将中心开通,所有的工具都不够长度,往两边钻,还是差一节无法钻通,后来灵机一动,最后以竹通竹,利用另外的竹材,刚好是它的内径,用它来打通最中间的关节。

        有人怀疑大箫的成功率,迫不及待要实验实际结果与计算值的差异,小心翼翼的将吹口製作完成,兴奋的心情试吹筒音,就是吹不出声音,经几次调整气息角度与吹口的宽度,在放鬆的气息下,轻轻地终于吹出低沉的箫声,并确认八度音与五度音高都很准确,调音器测不出低音高度,只好以钢琴比较,确认C与G音的五度关系,兴奋得难以形容。   2001/3/16

        原来做大箫也不会很困难,一夜就顺利完成了音孔的製作。试音是费些功夫,因为按不到音孔只好贴胶带测试,并请人帮忙按孔,开孔的工具也是麻烦些,阔孔工具也都太小,每个音孔都需花费较多的的时间才能完成,因为想像是大挑战所以感觉起来,只要合乎物理原理,完成并非难事。我想比较挑战的是如何吹奏,吹奏的口风与气力,还有多人搭配的默契。

        试吹的最低声音,低的人耳听闻不明显,已经是钢琴的最左的八度范围,而且口风需要极为放鬆的情形下才能出现,当时测试筒音时的低音原来是第二个八度,筒音的最低音经过再三适应后才出现。

        完成的第一支大箫是原来DG箫的低二个八度,全长236.5公分(七尺八),吹口内径五公分,尾端内径三公分。开以凤眼四孔,音孔六孔,保留竹头根鬚两节,外表保留原竹风貌。    2001/3/17

  
 吹口正面
 俯视吹口
首支DG巨竹箫製作完成(与笔者吟风箫DG比较)

封口合乎吹奏时下巴曲线

        巨竹箫的完成让人兴份莫名,尤其是超低音的感觉,令人非常鬆弛的轻柔声,连家中小儿阿圣都兴致很高,假日时自己学吹,也吹出了高低音阶,他还体会出吹低音要用"哈"的,看他吹的模样,还请内人帮忙按音孔,有趣的画面甚是温馨。其实吹巨竹并没有想像中耗费力气。

        利用假日的时间,再把第二支巨竹烘烤调整弯度,这支直径更大的竹材,要调整更是困难,儿子以体重帮忙才能略调一点点,我的工具(木柱)已经难以招架,因此只好略做调整中间段落,竹头的湾曲度只好顺其自然了。打通内径的工具也去另外购买,过程比较顺利,吹口在今晨才製作完成,测试筒音低于B,看来这支要做成CF是可行的,听到最低的B出现,内人说好像地震的声音,感觉低得胸口有点震动。找时间将巨竹箫音录起来,提供在网页中让大家试听。 2001/3/19 文松


吹口已经完成的直经7.6公分八尺巨箫            音孔尚未开挖前


  经过频谱分析仪分析巨箫声波,发现巨箫声的谐波的震幅都与基波相近振幅,尤其在低八度音阶中,频率响应范围大,整个箫声在20--360hz附近出现大震幅(左图),其主频率在62.5,稍低于标准的65hz。比较一般DG箫(右图),基频与谐波震幅相差较大,只有某一频率基波震幅突出,响应范围较窄。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